<返回
APP下载
北京:淼淼碧波映青山
发布时间:2020-10-10 23:28  更新时间:2020-10-10 23:28  点击:641
 密云区太师屯镇龙潭沟村的山上,浅紫色的荆花开得漫山遍野,夏日站在半山腰俯瞰密云水库一角,嗡嗡声传来,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
  “现在咱们这环境越来越好,水库岸边荆花特别多,蜜蜂在夏季采够蜜,就能够越冬了。”杨奇养了一辈子蜜蜂,以前每年秋冬季他都要带着蜜蜂去南方越冬,受尽奔波之苦。而近年来随着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追花的人”定住了。
  保水护山,守绿兴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中,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与保护不断加速。
  守护好绿水青山是生态涵养区的头等大事。60年前,密云水库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工程奇迹。
  为守护好这盆首都的生命之水,10.4万亩耕地退耕,清退94个库中岛,划定867平方公里禁养区……一项项措施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燕山、西山,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泃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老百姓熟悉的这些山川河流都在发生改变。近年来,本市围绕“两山三库五河”,实施了高水平生态涵养保护。
  如今的房山深山区百瑞谷已被绿色浸染,倒推十年,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触目皆是煤山、石堆、灰坑。类似的废弃矿山,散落在门头沟、平谷、延庆、昌平等地区。它们曾为人们带来财富,却给大山留下深深伤疤。近年来,本市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285个废弃矿山项目陆续得到生态修复。
  为了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北京千方百计“多元增绿”。上百座森林公园、休闲景区在葱郁苍茫的林海中孕育而生;曾经缺少大片林地的北京平原地区,经过前后两轮的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连方成片的森林、湿地、郊野公园拔地而起。
  水清山绿的同时,生态涵养区也在思索着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增强实现全面小康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阔的京郊大地上,涌现出许多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密云养蜂,就是其中一例。曾经,当地以密云水库为龙头发展起了旅游业。然而,随着水库功能的转变,密云版图的三分之二都成为了水源保护区,旅游产业不能发展了。
  水库真的成了包袱?小蜜蜂身上有答案。半个多世纪的保水养山,使密云林木覆盖率高达73.14%,水库北岸更是北京最大的“自然蜂场”。大自然的回馈让密云找到了新的发展着力点——发展蜜蜂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密云对养蜂业的持续政策扶持令“甜蜜事业”越做越大,不仅让全区三百多户低收入农户“摘了帽”,还为全国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密云方案”。
  秋日,再登房山北部山巅,极目远眺,层林尽染。逶迤的峰岭间,世代采矿留下的累累伤痕已渐渐愈合。莽莽太行余脉,慢慢还其绿水青山的本来面目。
  房山的北部深山曾是全市的产煤重地。为还北京一片蓝天,十年前,这里最后18家煤矿关闭了,房山就此彻底告别千年煤炭开采史。
  今天再看座座大山,盎然的生机背后,一处处新兴产业已是星火燎原。山沟沟里的数万农民,放下煤锹,扬眉吐气吃起“生态饭”。
  以前黑灰漫天的佛子庄已经大变样,煤矿关闭,村民搬到平原区安居就业,闲置的老屋被修缮改造为一处处高档民宿酒店;史家营乡一座座曾经的矿山,经过大尺度造林绿化,变身百瑞谷景区,被网友誉为“北京观赏银河的胜地”;霞云岭乡依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创作地和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红歌绿海”,每年吸引近20万游客……
  昔日的首都煤海,如今的生态屏障。房山已逐渐走出了关矿的阵痛,踏上了生态兴业的大道。
  在探索生态发展的过程中,“蜜云”故事、“煤海”新貌不过是一个个缩影。延庆上水沟村在专家指导下引野山茶下山,采得流苏富山农;密云长城脚下的司马台村搭上民俗游的快车,成为密云区首屈一指的富裕村;一到夏天,怀柔区渤海镇的千亩花海绽放在青山绿水间,吸引市民从城区赶来赏花消暑……
  “种地种到天边边”“养牛养到水库边”完全成为过去式,北京的水库、山川,不仅是“生态涵养地”,也成为了山区农民的“聚宝盆”、城市居民的“大氧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丰”泽而渔、“护”林而狩,北京走出了一条“见绿又生金”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之路。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顺应了市民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也更添一份小康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