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仙岭村,只见群山环抱的村落之中绿荫铺地,花木成荫。恰逢天气晴朗,站在村口眺望,不远处的三仙岭轮廓清晰可见,峰峦叠嶂,清幽靓丽。在这个拥有14.72平方公里的大村之中,居住着农业家庭1240户,所有农户均以种植、培育和销售各类花卉苗木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每一户人家都是一个苗木种植基地。
“我们三仙岭村是由共和、大美、德元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合村之后,大家一致决定以当地最有名的三仙岭作为村名。”三仙岭村党总支部书记凌峰介绍说。受地理环境限制,三仙岭村山地多、耕地少。为了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三仙岭村很早就开始了苗木种植业的建设,从七十、八十年代起就开始种植花卉苗木。如今,三仙岭村随处可见的旺盛生长的苗木,摇曳着致富的希望。
“开始种杯苗之后,村委会每年都会给我们送来免费的化肥、塑料杯、大棚支架杆,还提供技术指导。现在我家一年光种杯苗就有五六万收入,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村民何嫩青正和丈夫彭仲文一起为家门前的两亩苗木浇水、修剪。今年46岁的何嫩青,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步履蹒跚,无法外出打工。她和丈夫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是村里36户贫困户之一。
自从何嫩青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支两委便结合三仙岭村苗木种植的传统优势,鼓励彭嫩青种植杯苗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村里不仅免费为何嫩青家提供化肥、农药等种植苗木必须品,还会请技术人员专门对彭嫩青及其丈夫进行技术指导。几年过去,何嫩青家的屋前屋后全被苗木的绿色所萦绕。在何嫩青家的两亩田地里,四季桂、杜鹃苗、茶梅等典型杯苗长得郁郁葱葱,长出“脱贫信心”。
所谓杯苗,是指用特定容器培育的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也称容器苗。直径约10厘米的圆柱塑料杯,装满营养土,将地苗移植至杯中,地苗摇身一变成了容器苗,不仅成活率大增,身价还倍涨,市场销售价格从0.2元一株涨至1元以上。容器苗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十分适合三仙岭村人均耕地较少的现实情况。自从三仙岭村引进容器苗种植技术,容器苗便成了村里最有代表性的苗木产品。村里共有苗木种植基地一千多个,苗木合作社46家,多为家庭式种植模式。2018年以来,村支两委组织成立了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对全村苗木种植进行集中管理、规模化管理。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在德源罗汉松精品展示园里,三百多株罗汉松迎风屹立。“这些罗汉松都有20年以上的树龄,树干下大上小,是我们村的特色品种。”三仙岭村苗木种植大户钟运刚介绍说。2019年10月,他投入两百万元资金打造了罗汉松精品展示园。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精品园在今年10月30日完成整体覆绿、投入使用。近来年,在三仙岭村家庭式苗木种植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像德源罗汉松精品展示园这一类的集约化、产业化苗木生产经营业也在不断壮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三仙岭村村民的腰包鼓了,房子翻新了,小轿车更是满地跑,1240户农业家庭竟然拥有1200多辆小轿车。家家有苗木产业,户户有增收途径。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站在双溪港的古石桥上,只见鹅浮绿水、花映清波。为方便三仙岭村村民休闲散步,提升村容村貌,村支两委投入资金,于2019年开始修建大坝老湿地公园。竣工之后,将成为三仙岭村重要的村民休闲中心。
“我们村接下来的发展战略,是着重增强‘造血功能’,发展产业化苗木种植业。”站在郁郁葱葱的苗木田地中,凌峰笑着说。微风拂过,淡淡的草木清香沁人心脾。凭借花卉苗木,三仙岭村探索出一条既有美景、又有前景的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之路。在未来,这条路只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记者手记
置身于桂花园之中,我仿佛误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高约四米的桂花树树冠被修剪成圆润的外形,像一把把撑开的雨伞,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赋予桂花树如此外形的,是三仙岭村的苗木修剪师。据了解,一位手艺精湛的苗木修剪师日工资达800元。如此高的工资引得不少村民纷纷“修炼”苗木修剪技术。
近年来,在三仙岭村苗木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诸如苗木修剪师一类的新型农民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一株苗木,一把枝剪,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