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加镇,不少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村民都会给树木造型,增添艺术品位。柏加镇供图
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实上,浏阳花木产业发展历史已有百年。据《柏加镇志》记载,上世纪20年代,柏加人陈熹赴日本留学,带回宫川、龟井两种无核蜜橘,将其种植培育在当时的柏加镇铃泗村中洲岛。而后,他将一部分良种果苗赠予当地农民,并授予栽培技术,使得橘树逐渐在柏加普及。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分田到户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柏加橘树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广,集体橘园和家庭小橘园越来越多。”李华良在柏加镇政府工作已有35个年头,据他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柏加镇已经是远近有名的柑橘之乡。《柏加镇志》记载,到1987年,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60公顷,年产鲜橘210万公斤,产值收入占全镇总产值的36.94%。
“那时候柏加的橘苗远销国内各地,有些村民去外地跑货的时候,逐渐发现了其他花木的市场。”李华良介绍,大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有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其他花木。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浏阳地域面积500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34.4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8.8%。近年来,浏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花卉苗木资源1200余种,种植面积达17.8万亩,其中,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以绿化苗木为主,盆景花卉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经营的苗木产品主要有红花檵木、桂花、杜英、樟树、景叶白兰、红叶石楠、罗汉松、杜鹃、金叶女贞、紫薇、小叶女贞等,近年又引进、培育了红枫等新品种。
贴近市场
育苗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近日,记者走进关口街道溪江村蔺氏园艺,只见里面的罗汉松遒劲古朴,女贞枝干挺拔,红花檵木枝叶繁茂,各色苗木的造型或优美、或奇特,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蔺福成是蔺氏园艺的负责人,也是浏阳市花木盆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花木产业近40年。蔺福成介绍,刚开始他培育的是造林用的杉树苗,20年前,看到有技术含量的造型树比传统苗木更受市场欢迎,便转型发展造型树。2014年,他进一步组建了合作社,从此走上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今年面对疫情等因素影响,再去做附加值低的苗木,肯定是没有出路的。浏阳有花卉苗木产业基础,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含量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蔺福成说。
蔺福成的奋斗史,正是浏阳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市林业局等部门的政策扶持和“龙头”区域、领军企业的带动下,浏阳的花卉苗木产业从过去的一家一户经营,向专业户联营方向发展。
如今,全市已有各类花卉苗木经营主体3853个,种植户3.5万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合作社3135个,企业273家,其他家庭农场、个体户445个。此外,浏阳还有园林绿化施工管护企业695家。数量众多的经营主体,使得浏阳成为了中南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和林木种苗繁殖中心。
进入新时代,浏阳花卉苗木产业更显巨大潜力。12月18日至20日,湘赣边首届花木博览会暨生态音乐节将在柏加镇举行。“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浏阳花木产业形象的一次盛会。”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擦亮“浏阳花木”品牌,探索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助推浏阳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新闻特写
柏加一家三代的花木产销史
从最初的“单纯种植”,到中期的“花木造型”,再到现在的“网络销售”,这既是柏加镇柏铃村村民陈佰雄一家花木产业的发展脉络,更是浏阳花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陈佰雄说,他的母亲凌叔元是柏加第一批从事花木种植的人,他的儿子陈攀如今则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将这些花木“销往全国各地”。
第一代:想办法种了两万株橘苗据介绍,凌叔元的“种树人生”,始于上世纪70年代。
当时只种柑橘苗,品种单一。“虽然受到了当时大环境的约束,但还是想办法种了两万株。”陈佰雄介绍,那时每年农历七月嫁接后,次年三月栽种,母亲每天很早就会起床,去地里忙活,很晚才回家。
“每年种的柑橘苗基本都卖掉了。”陈佰雄记得,母亲说过当时甚至有很多湖北、江西的客户来买树苗。
第二代:让苗木有艺术品位陈佰雄从部队复员回来后,跟着母亲从事花木种植。
区别于以往的是,他会通过给苗木造型增添艺术品位。陈佰雄表示,造型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印象最深的是他刚开始学造型时,一次给一棵罗汉松造型,主枝条突然断了,勉强接好后,7年后才完全长好。
这次经历也让陈佰雄意识到,要造型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去书店买和园林有关的专业书籍,从书中找灵感。”陈佰雄说,每到一处地方,他就奔着植物园去,“带回家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各种树木造型的图片。”
第三代:通过网络销售苗木如今,在陈佰雄家的苗圃里,有各种造型的树木,且远销上海、广东等地。
在陈佰雄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陈攀也从事花木行业。“除了花木造型,他还很重视市场。”陈佰雄说,儿子会用电脑,所以也尝试在网上销售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