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广西下陶村:山坳村蜕变为“紫荆花海”
发布时间:2020-12-11 22:24  更新时间:2020-12-11 22:24  点击:1524
 1998年钟敏嫁到广西柳州市下陶村时,进村的道路还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是半裤腿的泥。村子里也没有一户像样的住房,都是墙面开裂的泥砖房。因三面环山、交通不便,下陶村被当地人戏称为“山坳村”。
 
22年后,当初嫁来下陶村的姑娘钟敏,已经成了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下陶村近年来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紫荆花村”、“彩虹村”。每到春日,下陶村就变成了紫荆花的海洋,吸引了周边市民驾车前来观赏。
 
在发展生态产业之余,下陶村还把科学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设立了“党建+合作社”的促扶贫消费平台,由党总支部引领村级产业发展,村民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2017年,下陶村实现全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脱贫,2019年,下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14元。

村民们在九品香莲基地采摘花朵。

种植苗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下陶村位于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尽管路程不远,但当地平地少、山岭多、交通闭塞,村子长期处于发展落后的状态。2015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853元,出现了“本村人往外地跑、外地人不愿进来”的尴尬境地。
 
说起以前的日子,下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敏记忆犹新,“全村都太穷了,分田到户的土地非常少,每家每户可能就1亩左右,都是种水稻和甘蔗,水稻留着自己家吃,甘蔗拿出去卖钱,如果不外出务工,家庭就没有其他收入了”。
 
下陶村地处山坳里,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土路通往村外,村民出村需要先走1个多小时的土路,才能到达国道乘坐汽车,交通的闭塞,让当地的发展越发受限。年轻人外出务工后,也往往不愿回来,和其他偏远村庄一样,下陶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转机出现在2008年。
 
“当时我们附近有个屯比较富裕,因为人家有嫁接果苗经验,把嫁接果苗一卖出去就能挣不少钱,我们没有技术,只能看着眼红。”钟敏说,带着这个思路,当年村里有一批年轻人前往广州打工时,发现广州市种植了大量紫荆花,“他们觉得广州的气候和我们这边很像,就萌发了能不能引进一些紫荆花的树苗回来种植的想法”。
 
钟敏记得,这些年轻人在2009年买了几百株紫荆花树苗带回村里种植,当时树苗价格近1元一株,这在当地村民看来是一笔“天价投资”,村子有老人嘲笑他们:“你种这个树苗,明年拿来烧火都没人要。”
 
没想到,经过一年的修枝、施肥等精心培育,次年树苗长到了30多公分,一株转手就卖到了30块钱。这个新尝试,打开了下陶村致富的大门。 
 
村民们闻风开始放弃水稻、甘蔗等传统作物,培育紫荆花树苗。但花卉苗木价格波动较大、风险高,也让一些村民望而却步。为了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效应,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村民们的种植信心,下陶村从2012年起建立农村合作社,由部分带头人领头打开销路,走出了专业化的苗木种植道路,目前全村已经有十几个苗木合作社。
 
钟敏说,在农村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每家每户都开始种植苗木,短短几年里,下陶村就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紫荆花村”。每年4月,全村都沉浸在大面积的粉色紫荆花海中,“大家都说没见过那么漂亮的村子”。
 
紫荆花苗木打开销路后,又有买家提出购买其他苗木的需求,下陶村农村合作社结合市场需求,又引进了黄花风铃木、桂花、黄淮等苗木进行种植,目前种植的苗木品种已经达到了十几种。到了春日,村子黄、绿、紫、粉互相映衬,下陶村也从原本的“山坳村”变成了“彩虹村”。
 
要致富、先修路。在苗木产业发展起来后,2009年修建了国道到下陶村村委会的水泥路,但从村委到五个屯的道路依然是泥泞的土路。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下陶村在柳北区委组织部的支持帮助下,加快了基础建设进程,2015年开始硬化屯内道路,到2019年,全村通屯、屯内硬化道路都已经完成,实现了“屯屯通”。
 
道路的硬化,也助力了产业发展。“苗木都种植在各个屯里,以前没有硬化路的时候,老板过来挑苗进不来,运货的货车也进不来,都是靠人工抬,一天也装不了多少车,尤其是一些要带土球的大株树苗,就更加难搬了。”钟敏说,修路后不仅运货的车辆能进屯,大株苗木也可以通过吊车搬运,省掉了大量人工费。
 
目前下陶村共种植了2000亩紫荆花苗木,除了供应柳州本地做绿化外,还远销云贵川等地,每年销售额约七百万元。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现在我们村的标配就是每家一栋小洋楼、每家一辆小汽车。”钟敏说。

.贫困户杨慧忠在九品香莲基地进行修花工作。

发展绿色健康经济,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在大力发展苗木产业之余,下陶村也一直在探索新的道路。当地牢固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健康经济”、“美丽经济”始终是村子的主要发展方向。
 
2015年,下陶村的一名退休干部在前往福建游玩时,见到了一种从台湾引进的花卉品种——九品香莲。这种花花朵硕大、颜色艳丽,不仅可以用于插花观赏,经过高温杀菌烘焙后,还可以制作成香莲茶饮用,口感香甜且具有保健效果。
 
“他当时就引进了九品香莲的种子在附近村子租地种植,但由于没有技术,培育种苗失败了,赔了很多钱。”钟敏说,下陶村村委会得知此事后,对九品香莲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该品种不仅一年四季全年开花,而且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随即动员这名退休干部回村种植。
 
下陶村在村里准备了十几亩种植土地,为了充分掌握技术科学种植,村委会还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培育九品香莲。2017年,村委会将九品香莲基地申请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始进一步购买种苗、扩建基地、购买烘干机等。
 
在科学培育下,下陶村种植的九品香莲品相好、颜色正,一经销售即供不应求,和全国多个地区都签署了合作协议。“这种花花期很长,我们到2017年年底时共有约60亩,每天至少可以采摘2000朵鲜花,每朵花烘干后可以卖5块钱,收入就很可观了。”钟敏告诉澎湃新闻,2019年下陶村又在柳江边扩建了20亩九品香莲种植极基地,目前全村已经有将近80亩九品香莲,2019年基地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元。
 
九品香莲在给村庄创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据钟敏介绍,九品香莲基地需要人工进行采摘、修花、烘干等工作,解决了村里弱劳力、妇女等人群就近务工的问题,“我们基地是按小时计算工钱,没有时间限制,他们就可以实现在村里挣钱养家,平均每个工人月收入都能达到2000元以上”。
 
在九品香莲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杨惠忠和妻子二人在工作间负责修花工作,两人年近60岁,但孩子尚小,在基地工作时间自由,既不耽误照顾孩子,农忙的时候还能兼顾农活,“现在除了种地我们还多了两份收入,日子肯定就好过了”。 杨惠忠告诉澎湃新闻,最近家里刚盖了新楼,电摩托都已经买了两辆,“生活越来越好了”。
 
钟敏介绍称,目前下陶村的九品香莲基地已经形成了种植、采花、烘干、包装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全村30多户农户就业致富,产品不仅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还实现了“从台湾引进,返销台湾”。
 
村子发展好,也吸引了青年人返乡创业。2015年,得知下陶村开始脱贫攻坚战后,年轻人秦世东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我之前一直在广东中山开灯厂,都是接村里人过去就业,但始终觉得对村子起不到带动作用,还是希望能有机会把老家的乡村经济给发展起来”。
 
一次回乡时,秦世东见到下陶村村委正在给当地贫困户发放五黑鸡鸡苗,“当时我就发现这个鸡很特别,全身黑黑的,下的蛋还是绿壳的。”在进行市场调查后,秦世东发现这种鸡养殖得较少,市场空间很大。
 
2015年,秦世东在自家20亩的竹林里开办了养鸡场,坚持摆脱抗生素和添加剂的生态养殖模式,让所有鸡都在竹林里自由放养。“最初规模很小,只有500只,我就是自己在做,后来村委会发现我在开养鸡场,就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秦世东说,时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帮他介绍了防疫站的站长来教授他养殖和防疫知识,还帮他申请了2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扩建鸡栏和购买鸡苗。
 
在村委帮助下,秦世东成立了柳州市森之道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鸡场的年出栏率可以达到1.2万-1.3万只,绿壳鸡蛋的日产量达到2000枚,“我们的鸡和工厂速养鸡不同,一般要养8个月才出栏,价格比较高,但味道也很好”。秦世东说,今年年中,村委会还帮他修建了从村庄通往山上竹林养鸡场的水泥路,解决了运输的大问题。
 
今年年初,秦世东又在村子创办了小型酸笋加工厂,计划未来将竹林养鸡+竹笋加工形成一条产业链,“我们鸡在竹林放养,鸡肥料就能施到竹子里,竹子长出来的竹笋也是纯天然的”。秦世东告诉澎湃新闻,近期酸笋加工厂接到了一笔150万斤的订单,未来将进一步扩建加工厂,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秦世东回乡创办五黑鸡竹林养鸡场。

发展旅游经济,赋予村庄新活力
 
2000亩紫荆花苗木、80亩九品香水莲基地、日产量2000枚绿壳鸡蛋的生态养殖场……近年来,下陶村发展的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不仅助力全村脱贫摘帽,更是让村里人走上了一条特色致富道路。下一步,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度,是对下陶村新的考验。
 
钟敏告诉澎湃新闻,把下陶村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乡村,是村委会的共同目标。接下来村里将以三大特色产业为“点”,将“点”连成“线”,再扩展成“面”。“可以理解为,利用我们的三大产业来打造生态旅游和宜居乡村规划。”
 
得益于苗木种植产业,下陶村每年春季紫荆花盛开时,都会吸引柳州市市民甚至其他城市的市民过来观赏游玩、徒步赏花,还有一些摄影师会过来采风拍照。
 
但钟敏告诉澎湃新闻,由于缺少旅游规划,过来的人很多,但“留不住”。“我们现在村里连一家餐厅都没有,也没有开展住宿业,很多人过来想吃个午饭,都要联系提前我们村委会,我们再联系一些农户,让他们去农户家吃饭。”
 
钟敏说,赏花经济给下陶村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但想要利用好旅游业,首先就要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我们计划成立一个下陶村旅游服务开发有限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运作,来辅助我们。”
 
对于乡村旅游规划,钟敏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乡村发展旅游业,传统做法都是进行大拆大建来打造旅游度假村,但这种投入巨大,而且已经饱和了,现在游客们更希望体验的是真正的乡村生活。”
 
在景色方面,下陶村计划以紫荆花为主,打造紫荆花海乡村,同时辅以黄花风铃木、桂花、蓝楹花等花季作物,打造一张全村范围内的“四季赏花图”,在发展苗木产业同时,让游客们四季有花可赏,村民四季有花可卖。同时还将利用好竹林、溪水堤坝、水库、九品香莲等乡村美景,打造创意旅游活动。
 
“我们明年会在九品香莲基地打造观景台,游客们可以边品香莲茶边赏莲花。我们还计划和摄影学院、美术院校合作建立绘画、采风基地,充分利用起莲花美景;竹林五黑鸡养鸡场,也可以开展亲子活动,例如‘竹林找鸡’,因为鸡分散在整个竹林里,鸡蛋也散落得到处都是,孩子们就可以一边找鸡蛋一边了解乡村生活;溪边水库也能打造成露营基地……”这些想法都在钟敏的脑子里徘徊了很久,她希望利用村子里现有的产业资源,打造出真正的乡村旅游点,让支柱产业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旅游效能。
 
发展旅游经济,也离不开当地村民的配合。钟敏称,为了提升全村的整体形象,2016年下陶村的妇女们自愿组建了一支“巾帼护绿队”,目前已经有16个人,负责不定时修剪村里的绿化、向村民宣传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以前村里垃圾多,显得脏乱差,但现在通过宣传和监督,村民们不仅会自己对屋前屋后进行修缮,村里的环境卫生也会清理、维护,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钟敏说。
 
如今,下陶村的全村绿化率达到了95%以上,2015年荣获自治区美丽广西“绿色村屯”称号,2018年又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称号。现在的下陶村已经是柳州市的“十大美丽乡村”和“十大精品美丽乡村”。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