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厦门晚报记者肖家豪)城市建设施工项目较多,那些需要迁移的绿化苗木都去哪里了?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目前,归属厦门市绿化中心的迁移苗木安置处共有两处,一处是厦金湾苗圃,一处是集美北站苗圃。
市政府网站日前发布《厦门市市级迁移苗木处置管理办法》,今后遇到市政建设工程时,绿化苗木的迁移、收储、使用和管理都有了规范的处理办法。
昨日,记者走访了厦门岛东部靠近海边的厦金湾苗圃,该苗圃总面积38000平方米,目前居住了约1800株的“移居客”,其中有约1100株不同品种的乔木,它们大多是近一年来从湖滨北路和吕岭路两条主干道,配合轨道2号线建设以及沿线景观提升工程陆续移植而来的。约700株灌木主要以三角梅、鸡蛋花为主,来自莲前路、云顶路、金尚路等道路。
【“剪平头”】
降低营养消耗减少根部压力提高成活率
由于迁移苗木在迁移时根部损伤严重,较难带大土球迁移。迁移苗木正式“入住”苗圃前,要先剪一个“平头”。在苗圃的空地上,所有移植乔木的树冠都被修剪掉很大一部分,只保留树干和少数分杈,让人感觉有点奇怪。
灌木也不例外,进入苗圃也要经过一次大规模的修剪。苗圃养护人员介绍说,“剪平头”是为了降低迁移苗木的营养消耗,减少根部吸收养分的压力,提高迁移苗木的成活率。
【“住阁楼”】
不让根系入地避免移植产生二次伤害
除了“剪平头”,这些苗木还都“住在阁楼里”。仔细观察之后,记者发现迁移苗木都不是直接种在地上,而是种在用黑色或者白色由不同材料做成的“盆”里。养护人员介绍,黑色的是阻根容器,白色的为美植袋,功能都是一样,让迁移苗木种在“有限空间”内,不让它们的根系进入土地,就像住在阁楼上一样。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根系保持与地面的“分离”状态,避免日后移植时对植物产生二次伤害。
【“多喝水”】
防止植物口渴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无论是“剪平头”还是“住阁楼”,都是为了保证移植苗木的存活率,此外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多喝水”。厦门今年干旱少雨,苗圃内目前保持“乔木一天浇水一次,部分灌木一天两次”的频率,用于保持它们良好的生长状态和移植后的快速恢复。
苗圃养护人员介绍说,厦金湾苗圃从2019年7月开办至今,收纳了不少因城市建设工程迁移的苗木,也有少量受损、遗弃的绿化苗木,到目前为止收容苗木的存活率在90%以上。
【链接】
迁移苗木会不会回归“故里”?
看着每天照顾的迁移苗木长势不错,一位苗圃工作人员说:“明年它们应该会变得很漂亮。”一般人可能要问,暂时放置在此的苗木,以后会用在哪里?会不会“回原籍”呢?答案是不一定。
《厦门市市级迁移苗木处置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迁移苗木经过审核可以无偿调拨使用于财政投融资项目、迁移后绿地恢复、公共绿地绿化补植,以及支持部队、学校等公益性质的单位附属绿地绿化。”此外,该办法还对这些苗木调拨使用用途进行了细致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