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过去,我可能会冲上去打一架。可通过家门口的法律‘夜校’学习,我觉得用法律武器比干架更管用。”很快,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随后和德清县法学会成员一同对纠纷进行调解。一番说法释理后,王先生主动提出帮孟先生补种苗木,双方握手言和。“法律武器果然管用!”孟先生由衷地说。
他所说的法律“夜校”,是不久前德清县法学会开展的“法润邻里”项目——在武康街道春晖社区、舞阳街道宋村村、阜溪街道兴山社区和下渚湖街道二都村4个村(社)建立法学会实践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破解基层法治建设难点。
“前些年,类似的农村邻里纠纷并不少见,有的村民觉得用拳头就能解决,结果小纠纷变成了大矛盾。”德清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柴鸿斌说,通过分析研判这些矛盾纠纷,他们发现群众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较为突出,开展“法润邻里”项目由此被提上日程。
在县法学会的牵头组织下,项目吸收了县法学会成员、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律师、社工等人员,每天进驻法学会实践点办公,提供法律知识普及、邻里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社区心理咨询、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服务,同时还推出点单式普法服务,帮助群众强化法治思维,学会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法学会实践点试运行一个多月来,不少群众从信‘拳’到信法,有的还加入普法队伍。”柴鸿斌说,截至目前,法学会实践点共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开展心理咨询10余次、法治宣传活动7场。“我们将继续把法治建设的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培养更多的‘法律明白人’。同时,对实践点的经验进行归纳提炼并予以推广,使之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金名片’。”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