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产业,更规范的说法应该是林业产业,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该产业发展地域广、产业链条长、受益群体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林业产业就突破千亿级台阶,达到1337.5亿元;在2006年,林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652.22亿元;到了2018年,我国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33万亿元,林产品出口贸易突破1600亿美元,各类经济林产品达1.57亿吨。
万物皆有两面性,随着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林业育种育苗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林业育苗育种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苗木的快速健康生长。
2016年科技部、林业局发布的《主要林木育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林以种为本,优质种子、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基石,是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我国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林农增收的重要保障。
同时该通知认为,目前制约我国林木育种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01
新品种不足
新常态下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高产、低耗、高抗林木新品种,我国现有良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与林业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02
工作机制落后
我国林木育种主要集中在少数造林树种,很多乡土珍贵树种和生态树种良种选育工作滞后。主要速生用材树种突破性品种少,生产上应用的人工林树种蓄积量平均为每公顷35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高抗生态树种和优质丰产经济林新品种缺乏,优异园林植物主要依赖进口。
03
核心技术与人才缺乏
多数树种没有系统开展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核心种质构建,亲本选配、早期选择、种子园高产稳产等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主要人工林树种基因组测序尚未开展,遗传基础研究滞后。林木长期育种基地建设薄弱,区域测试基地缺乏。林木种业的商业化机制尚未建立,技术经济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参与育种很少,高水平领军人才不足,人才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因此,2021年,苗木企业在追求热门产品和销量利益的同时,更要着力发展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加强育苗育种的创新研究,夯实种苗工作基础,补足行业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这样做,一方面能让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另一方面能让行业发展更加健康与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