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沙化土地治理引领甘肃大规模国土绿化
发布时间:2021-01-20 23:47  更新时间:2021-01-20 23:47  点击:476
 中国绿色时报1月20日报道(记者 张廷峰)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这是甘肃防沙治沙获得的最新荣誉。

“十三五”期间,甘肃将防沙治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29万亩,引领全省大规模国土绿化快速推进,筑牢了遏制风沙危害的前沿阵地。

5年来,甘肃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持续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争取林草建设资金337.07亿元,造林2587.55万亩。全省6908.83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4.62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3348个。批复建设国家沙漠公园11个,建成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1个,封禁沙化土地462.84万亩。

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同步推进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绿盾”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整改。144宗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全部退出并完成补偿,42座水电站完成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按差别化整治措施完成分类整改。全省自然保护区所有草原纳入草原补奖政策范围,草原禁牧801.45万亩,草畜平衡1550.55万亩,完成21.97万羊单位减畜任务,传统共牧区放牧牲畜全部退出。

林草资源保护持续发力。甘肃层层压实森林草原资源保护责任,持续加强森林草原资源家底动态监测,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案件。5年来,全省共发生各类涉林案件9532起,查处9134起,林草资源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祁连山、大熊猫两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划入国家公园试点区范围,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先后完成祁连山、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83项,组建了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成立了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首次实施全省林草科技创新和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技创新专项研究。

不断壮大林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5年来,甘肃累计落实六类林草项目资金156.28亿元,鼓励和引导林农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发展林草产业。全省栽植经济林果2244万亩,年产值490亿元以上,培育苗木6.7万亩,种植花卉24万亩,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苜蓿等优质牧草面积超过1130万亩,陇南成为全国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和加工基地。

林草资源管理实现新突破。全省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856.99万亩,补助资金9.78亿元。落实草原禁牧面积1亿亩、草畜平衡面积1.41亿亩,建成草原围栏1480万亩,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5694万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原304万亩,已垦草原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317.8万亩,草原质量稳步提升。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开展全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甘肃境内国际重要湿地增至4处,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达到13个。

甘肃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林长制,逐步构建起与现代林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全省国有林场由304个优化整合为252个。复核涉林草权责事项244个,编印《全省林草系统2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取消证明事项12项,累计办结林草行政审批2492件,林草行政审批质效显著提升。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