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蓝花楹之父”那剑新说,1994年,他从泸州引种了蓝花楹树。27年过去,每年四月,蓝花楹花开繁盛,将西昌多个街道铺成“蓝花海”:“凉山的风一吹过,一朵朵蜂巢状的花瓣洒落一地的忧伤。”
而在泸州连江路加油站旁边,当再次见到泸州最早种植的一棵蓝花楹时,80岁高龄的张天友很是惊喜:40多年过去了,被人捡来栽下的这棵蓝花楹树,树径已有五六十公分,还开着满树的花。张天友坦言:“一开始,蓝花楹并没有引起我们太多的注意。”
40年前
泸州街上一棵树都没有
“我是宜宾人,1961年从四川省林业学校(现为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毕业,分配来到了泸州。”张天友那个时候看到的泸州,街上都是乱翻翻的,一棵树也没有,街道也很窄。“那个时候的城市,普遍都没有重视绿化建设”。
“我当时分配的部门是农林局,农林局下面有一个国有苗圃,地点就在今天的忠山公园里面。但当时主要生产的也只是经济苗圃,如桑树、柑橘苗等。”张天友说,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泸州还是宜宾地区的泸州市,城市依然比较小,既没有园林部门,城区里也没有公园,街道上也没有植物,号称三无。
泸州园林老局长张天友。
“我们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的蓝花楹。”毕业后在泸州工作了10来年,张天友一直从事园林技术管理工作。那时候,泸州一直都没有园林部门,直到1972年以后,才确立了专门搞城市绿化的部门,由农业部门管理。
“我们扩大了苗圃,包括当初的五七农场,都划归了苗圃。”张天友说,有了更大苗圃,他们开始引进各种各样的园林树木。他是从园林学校毕业的,在书本上看到过苹婆、蓝花楹等树种的资料图片,于是就想到了要为泸州引种。
水土不服
蓝花楹在泸州不易长成型
“蓝花楹当时不叫蓝花楹,而是叫玫瑰木,大概是1974年,我还分管水产、渔业、蚕桑、甘蔗等,走不开,就派管技术的李老师,前往云南,买了一斤蓝花楹种子和两斤苹婆种子。回来后,我们在苗圃里面生产。”对于在泸州引种蓝花楹,张天友一开始还是比较看好的。
蓝花楹被张天友他们从云南引种回来了,但蓝花楹在泸州的环境里生长并不好,不容易长成型,好多年都卖不掉。
“好在当时泸州的三线建设企业比较多,我们苗圃种植的蓝花楹等苗木就主要靠泸天化、川南矿区、泸州医专等大型单位购买来种植到厂区、院区里面,后来还卖不完的就随便栽种到了田边地角。但当时泸州的城市街道上,都没有种植蓝花楹,也就是公园里、部分厂矿企业大院里面有。”经过多年的试种,蓝花楹在泸州苗圃里的表现,一直没能让张天友他们把它重视起来。
树枝易断
蓝花楹没能种到泸州街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泸州的街道都还不宽阔,树形也长不开,再加上蓝花楹的木质又比较脆,长得稍大了些就容易被风吹断,不像农民种植的,旮旯犄角,没人管它,自由生长,反而长成了参天大树。”经过张天友他们的分析,蓝花楹木质太脆,容易被风吹断,主要是因为其木纤维素含量比较低,硬度也不够,比一般的木材硬度要低50%。
在泸州园林部门的苗圃里,泸州那些年还引种过银桦、樱花、水杉等树种,蓝花楹虽然在泸州引种得早,但却一直没有形成气候。
“蓝花楹适宜微酸环境,像泸州的水质和地质,河谷地带多,土地也比较肥沃,蓝花楹的生长自然就要差一些。而西昌的气候和土壤正好非常适合蓝花楹的生长,而且开花的数量也比在泸州种植开出来的多。”在张天友看来,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让蓝花楹在泸州的适应生长程度赶不上西昌。最终,蓝花楹在上个世纪没能成为泸州的城市行道树。
没被放弃
泸州全市栽种几万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提出泸州城市街道规划要一条街一个样,但当时城市正在快速建设,街道经常变样,没几天行道树就被挖掉了,所以最终留下来能保持特色的,就只有几条老街,还保持了最早规划时的模样。”张天友在2001年后就退休了,当初他在泸州滨江路等地段种植的小叶榕,那时还是6-7公分的小树,如今全都长成了绿树成荫的大树。除小叶榕,泸州园林人还选择种植广玉兰等,因为它有花有叶,开的花也大,同样非常漂亮。
据泸州园林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泸州市行道树品种,经选择培育出来后,又适合泸州种植的已有90余种。
因为开花好看,泸州并没有放弃蓝花楹。经过园林专家不断适种、栽配,蓝花楹也入选为泸州行道树基调树种之一,并栽种在泸州市区春景路、蜀泸大道、世纪城路等路段。据不完全统计,泸州全市目前栽种蓝花楹数量已达到几万棵。每年5月,陆续绽放,泸州蓝花海同样也等着市民去打卡。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