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楸树珍贵用材良种选育及其应用”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1-05-20 23:27  更新时间:2021-05-20 23:27  点击:1344
 近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洛阳农林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12家楸树国家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共同完成的“楸树珍贵用材良种选育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中国林学会、中国花卉协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组成,赵良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主任委员,吴家胜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主持会议。

专家委员会听取楸树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项目负责人王军辉研究员的成果汇报,审阅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楸树分生态区育种及良种体胚繁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收集保存了楸树、灰楸和滇楸种质资源1469份,覆盖了遗传资源的核心区和边缘区,按气候立地类型建立9个种质资源库;揭示了楸树种内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不同地域间的群体差异;构建了包含63份种质的灰楸核心种质。配制了446个种内和种间杂交组合,填补了楸树杂交育种空白,选出优异种质260份;创立楸树四级优良无性系选育程序,缩短育种周期6~8年;分别为暖温带、北亚热带等生态区选育出速生型“洛楸”和“中林”系列、抗寒和抗旱型“天楸”系列、耐水涝型“楸丰”系列等良种28个,良种树高和胸径分别提高了14.2%~25.8%和20.0%~37.4%。攻克了良种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发生与增殖、不定根诱导等楸树组培技术瓶颈,增殖系数达10.7;突破了楸树良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关键技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59.82%,移栽成活率85%,实现良种体胚良种规模化生产。揭示了水肥耦合、光环境调控对楸树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确定了楸树苗期最佳施氮量为10 g/株~14 g/株,研发了专用复合肥;量化了土壤水肥因子与楸树苗期光合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攻克了以水肥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幼龄期水肥调控技术;提出了以光环境调控为核心的密度管理技术;累计繁育良种苗木1.6亿株以上,推广面积超过220万亩。

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