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从一棵树到一个景区
发布时间:2021-06-29 22:50  更新时间:2021-06-29 22:50  点击:675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出发,历经上千公里跋涉,流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禹王峡,从那里告别青海,一路欢歌向东而去。禹王峡,黄河流出青海的最后一个峡谷。

春暖花开时节,走进这个披着大禹治水神话面纱的大峡谷。峡谷北侧的山坡上,已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正在紧锣密鼓打造的禹王峡景区已呼之欲出。

然而,你也许想不到,多年前那里还是光秃秃的荒山,如何把一个荒凉峡谷变成一个黄河风景区?除了自然赋予的景观、禹王治水的人文传奇,更重要的还得从一个农村老党员长年累月在那里种树的故事说起。

这名年已古稀的土族老党员叫马进才,是中川乡峡口村人。在马进才老人的记忆里,那时禹王峡谷北岸山坡上一棵树都没有,只有丛生的蒿草和着零星的灌木,艰难地遮掩着裸露的地表。

“峡谷间流淌着清清黄河水,两岸的山坡上却一片荒芜,于是产生在那里尝试种树的念头。”马进才说,当时和村里的一些老人聊起在山坡上种树的想法时,好多老人并不赞同,在他们看来,这片荒坡太干旱,栽树也成活不了,最终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选择了种树。

1994年春天,45岁的马进才从自家院子里挖了一棵山杏苗,扛起铁锹,踏着一条蜿蜒羊肠小道爬上了山坡,亲手栽下这颗树苗,并从山脚下的黄河岸边挑来20多公斤水,小心翼翼地浇在了新栽的树根下。

自此以后,除了下雨天,马进才每隔三天就会挑着水,艰难行进在4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为的就是上山浇灌那棵山杏树。在马进才精心呵护下,这棵山杏苗奇迹般的成活了,从而也打破这里从不长树的历史。

第二年,马进才又在这山坡上栽下了8棵榆树苗,令他激动的是这8棵榆树苗也全部成活了。

从第一棵山杏苗的成活开花,到8棵榆树苗的绿叶满枝,给他增加了播绿禹王峡的信心和决心。

到2012年,马进才在这片荒芜的峡谷山坡上已经坚持种树整整18年。而在这18年里,马进才亲手种活了200多棵树。如今,树的主杆已有碗口粗,在黄河峡谷北岸的荒山披上绿裳,也撑起了他的生态绿色梦想。

让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道峡谷绿意盎然、成荫成景的梦想并不遥远。2010年底经水利部批准,在禹王峡建设打造民和县三川黄河水利风景区。

因为有马进才老人植树的成功经验,禹王峡景区开发建设始终坚持植树造林优先,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抓生态造林。

为提高生态绿化树木成活率,2014年该县水利部门在禹王峡谷北岸修建了提灌设施和蓄水池,架设引水管道,将黄河水通过提灌引到山上,解决了绿化灌溉用水瓶颈。

自2013年启动禹王峡景区建设以来,县水利部门在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景区生态绿化上,先后栽植国槐云杉、圆冠榆、火炬树、山楂、山桃、海棠、樱花乔木5800余棵,栽植山杏1.28万株、绿化面积9.6公顷,栽植月季、水蜡、碧叶矮樱、小冠金叶榆连翘、丁香等花灌木2.6万多株。从2018年开始,每年还种植鲁冰花、一串红、矮牵牛等观赏花草近2000平方米。2015年修建了码头,购置11艘游艇,2016年申请开通了黄河水路游艇通道营业。2018年5月,禹王峡景区游步道、观景亭等基础设施建成,景区正式对外营业。

站在景区观景台俯瞰,两山夹持下的黄河峡谷犹如一条绿飘带,游艇驶过时绿色水面荡漾出一条白色的燕尾状水波,美不胜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慕名而至,观赏黄河流经青海最后一道峡谷的自然风光,聆听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

今年民和县对禹王峡景区进行改造提升,特别是着力打造桃花苑、樱花谷、红叶谷、月季园、樱花大道。禹王峡,黄河在青海的最后一个峡,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一个景区,整整经历了27年的变迁。禹王峡以春有怡人花香、夏有苍翠万木、秋有斑斓红叶、冬有漫山白雪的独特效果,确保黄河清清泠泠安澜出省……

来源:青海日报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