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意义:枇杷一身都是宝,枇杷除果肉食用外,其果皮、果心、核可综合利用,叶、花和根可入药;枇杷可加工成糖水罐头、果汁、果酱、果酒、果脯、果胶,还可入药制成枇杷露、枇杷叶膏、枇杷叶冲剂等。
定植前的准备(或果园改土):定植前对土壤进行大穴改土或壕沟改土 (穴或沟的深宽各60-80cm),将苗木定植于大穴或壕沟内,苗木定植后再逐年向外扩翻;也可以先将苗木按南北向的定植点定植,坡地可按等高定植点作台阶定植,再逐年扩穴改土。
定植时期及方法:枇杷的定植时期以在春、秋两季为最佳。应避免在土壤过湿、高温少雨及寒冷季节栽植。以每年的3-4月和9-10月为最佳期。营养袋苗和带土移栽苗木则不受季节限制。苗木定植时,先将定植点的泥土铲细,然后在定植点挖一小坑,将苗木植于坑内把根系理伸理顺,使之呈自然状态。再分层填入表层细泥土,压实,并使根颈略高于地面2-3厘米,最后浇足定根水,用塑料地膜或杂草覆盖1m以内的树盘。枇杷枝条较稀疏,生长量大,叶大枝粗,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及土质确定相应的栽植密度。
枇杷需肥比落叶果树多,尤其是需钾量比氮、磷多,因而成年挂果树应增施钾肥。实践中结合枝梢和根系的生长及果实发育确定合适的施肥时期、种类及数量。枇杷的枝梢一年有4次抽梢高峰。主要为:春梢(2-4月)、夏梢(5-6月)、秋梢(8-9月)、冬梢(11-12月),夏梢和春梢是主要结果母枝。枇杷根系活动一般比枝梢生长早2周左右,一年有3-4次生长高峰,即从1月底至3月初为第一次高峰,此次生长量最大,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第二次,8月中旬至9月为第三次,10月到11月底为第四次。结合根系与枝梢生长特点,枇杷园幼年期(1-3年)每年施肥4-5次;成年果园(3年以后)每年施肥3次即可。
成年果园第一次施春梢肥,于2月上中旬施入,此时根系处于第一次生长高峰,便于养份吸收,施肥能促发春梢和增大果实。由于春梢能成为当年的结果母枝和夏梢的基枝,因而,此次施肥比较重要,占全年总施肥量30%左右,以速效肥为主,增施钾肥,以促进幼果膨大,同时可以结合叶面喷施天达2116等进行根外追肥提高对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
第二次施夏梢肥,在5月中旬到六月上旬采果后施入(晚熟品种在采果前施入),此时正值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主要促发夏梢,并促进7-8月的花芽分化。由于夏梢抽生多而整齐,且多在当年形成结果母枝,培养大量优质夏梢是枇杷丰产的主要措施。因而,此次施肥量很大,约占全年50%左右,以速效肥结合有机肥施用,同时可以结合叶面喷施天达2116等进行根外追肥,通过养分调节来促进花芽形成。
第三次施秋肥(花前肥),多在9月至10月上旬,抽穗后至开花前施用,占全年20%左右,主要促进开花良好,提高座果,增加防寒、越冬能力,以迟效肥为主。同时可以结合叶面喷施天达2116等进行根外追肥来增强枇杷抗冻能力,预防枇杷受冻害。
枇杷不耐水渍,雨季积水易造成烂根,影响生长甚至死树。因而在排水不畅的平地或粘土上建园,应每2-4行开一条排水沟,以利雨季排水。尤其在7-8月花芽生理分化期更应该注意排水工作,保持适当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在果实成熟期间若降雨过多,易造成果实着色不良或裂果,此期应注意排水。3-4月春旱期间正值幼果发育时期,应适当灌水,9-10月的夏秋干旱,对花穗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如天气干燥也应灌水抗旱。
枇杷分枝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顶芽生长势强,腋芽小而不明显,生长势弱;萌芽时,顶芽和其附近的几个腋芽萌发抽生枝梢,而下部的腋芽均成为隐芽,顶芽成为中心枝向上生长,腋芽抽生的枝则成为侧枝,向四周延伸。因此,枇杷干性明显,树体表现为明显的层性。为了利用这一特性,枇杷整形常采用小冠主干分层形和双层杯状形较为合适。在苗木定植时不宜对苗干进行短剪,并保护好顶芽,亦不能选择较高的苗木,一般以30-40cm为宜。枇杷一般分三层:第一层4个主枝与中心干成70度夹角,第二层3个主枝,于中心干成60度夹角,第三层2个主枝与中心干成45度夹角,共留3层,层间距50-80cm,3-4年完成整形,成形后树高2.5米左右,以后随着树龄的增大应落头开心,减少主枝层数。
成年树主要在春季和夏季进行两次修剪。春季修剪在2-3月结合疏果进行。主要疏除衰弱枝、密生枝和徒长枝,并对部分老枝短剪更新,以增加春梢发生量,克服大小年结果。夏季修剪在采果后进行,主要删除密生枝、纤弱枝、病虫枝,并对已结果的有叶结果枝短剪以促发夏梢,疏除无叶果桩或结果枝果轴,对一些结果老枝更新。过高的植株应落头开心,回缩中心干,以改善光照。对部分外移的枝进行回缩,保持行间距,以利通风透光和人行通道,株间不过多交叉。
枇杷每个花穗一般有60-100朵花,多的可达150-200朵,而只有5%的花形成产量,为此要作好促花工作,在7月中旬以及8月上旬分两次进行处理,可以喷洒天达2116(1瓶兑水300斤)(可以加细胞分裂素或多效唑,多效唑会影响果实品质)来刺激花芽分化,形成更多的有效花。
疏花在10月下旬到11月进行,对花穗过多的树,应将部分花穗从基部疏除,其余花穗疏除上部小花序;中等花量的树可将部分花穗疏除1/2。适当疏花后,可使花穗得到充足的养分,增加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提高座果率。疏果应在2-3月份春暖后进行为宜,疏除部分小果和病果,每穗按大果形品种留1-3个果,小果形品种留5-6个果左右即可。
对部分座果率低的品种和花量少的植株,以及冬季有冻害的地区都应保花保果。保花保果的方法有:头年11月上旬(开花前)喷1次天达2116果树型(1瓶兑水450斤)进行保花;花开2/3时或谢花期用天达2116叶面喷施进行补充养分并提高座果率。
末花期(花后5天)和幼果期(花后10-15天内)各喷1次天达2116果树型(1瓶兑水450斤),提高座果率;为了促进果实膨大,同时促进果型美观、漂亮,提高枇杷的品质和产量,建议在果实膨大期间隔15天左右,多次喷施天达2116果树型(1瓶兑水300斤)加牛奶等;在膨大转色期喷洒1次天达2116果树型(1瓶兑水240斤)。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果实套袋,套袋前必须喷一次天达2116果树型(1瓶兑水300斤)加广谱性杀虫、杀菌剂的混合药液。
枇杷在秋冬开花,春季形成果实,枇杷的花及幼果耐寒性较差,枇杷冻害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3月晴朗无风的夜晚。幼果遇低温后,子房中的胚受冻变为灰黑色或黑褐色,当果实中的胚全部冻死后,幼果会完全停止发育;若部分胚冻死则形成畸形果。因此,果农应高度重视枇杷的防寒防冻,以确保丰产优质。
增施有机肥。12月前追施一次肥料,株施人粪尿或厩肥1-2担,或施其它有机肥配合适当的速效肥,以增强树势。灌水增温。
地面覆盖培土。秋末冬初于树干周围培土和覆盖杂草,覆草高度达20厘米以上,可保持土壤湿润,保护根系。此外在果园地面用透明薄膜覆盖,可提高土温2度以上。
熏烟防霜。在晴朗无风、大霜的天气,于午夜至日出前进行熏烟,可提高国内温度2度左右。每亩果园挖个5个地灶,内放足量的垃圾。湿草、树叶、杂柴等燃物。
叶面喷施天达2116:注意天气预报,在降温来临前4 天叶面喷天达2116果树型(1瓶兑水90-150斤)来预防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叶面喷洒天达2116果树型来补救,7天一次,连用两次。如果冻害持续发生也可间隔7-15天连续使用。
疏花、疏果:多留一些中、晚花,待低温过后再进行疏花、疏果。
国内已知的病害有20多种,常见的有叶斑病、炭疽病、污叶病、癌肿病(芽枯病)、烂脚病等。虫害有枇杷黄毛虫、舟形毛虫、角点毒蛾和天牛类等。
癌肿病:3-4月发生。在新梢新芽上产生黑色溃疡,呈芽枯症状,常使侧芽簇生,叶上病斑有明显黄晕。被害果,果面溃疡粗糙,果梗表面纵裂。枝干被害初为黄褐色不规则斑点,表面粗糙,后生环纹状隆起的开裂线,露出黑褐色木质部,呈癌肿状,引起枝干枯死。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在树干病部越冬。防治: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排水,增加果树抗病力,用恶霉灵灌根处理防病,对病枝及时剪除,病叶、病果及时用火烧掉,清除病源;发病初期喷真菌净、等药剂加天达2116。
叶斑病:危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赤褐色,外有黄晕,后期长黑霉呈点状,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越冬,温暖地区,周年发病。
污叶病:以叶片反面发生较多,初为污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后长出煤烟状霉,可布满全叶,以分生孢子及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枇杷炭疽病主要从伤口或孔口侵入致病,病菌具潜伏侵染特性,青果感病后未必表现症状,往往待果实近成熟时及采后贮运期显症。侵害果实,叶片也可受害。被害果实初现淡褐色近圆形小斑,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湿腐状稍凹陷的病斑,有的斑面现轮纹,其上生针头大朱红色粘质小点,严重时致全果腐烂,并干缩成僵果。叶斑近圆形、半圆形(叶缘),灰褐色,斑面稍下陷,具轮纹,病斑扩大并连合成斑块,斑面亦现朱红色小点或小黑点。高温多雨的天气发病严重。园圃通透性差或虫害多的果园易发病。
防治枇杷花腐:真菌净水剂+甲基拖布津或百菌清+天达2116或单独喷洒波尔多液。
特别强调,生理性裂果可以通过喷施天达2116来预防,但是生理性缩果病最好的办法是套袋解决。
黄毛虫:幼虫啮食枇杷的嫩芽嫩叶,发生多时叶子几乎被食光,幼树受害时损失更严重,以蛹在茧中附于裂缝凹陷处或老叶背面越冬,5月成虫出现,产卵于叶背上,第一代幼虫6-7月危害叶片,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生,第三代幼虫8月中旬到9月中旬发生,与枇杷嫩叶长出期相吻合,以1、2龄幼虫群集新嫩梢危害。幼虫黄色,后成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0厘米左右。防治措施:关键在幼虫期,可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或2%阿维菌素或40%毒死蜱或25%灭幼脲悬浮剂或2.5%溴氰菊脂加天达2116防治。冬季清园时清除越冬茧,结合人工捕杀1-2龄幼虫。
丹蛾:别名舟形毛虫,是危害枇杷叶片的主要害虫,专食老熟叶片,开始时啃食叶肉,仅剩主脉。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附近的土中越冬,7月羽化,在傍晚活动。产卵于叶背,10粒排成一块,8月下旬孵化,1-2龄幼虫群集危害,头向外整齐排列在一张或数张叶背上危害,被害叶成纱网状,一树上发生的虫口极多,早晚取食,很快将整株树的叶吃尽 ,幼虫受惊时有吐丝下垂假死现象。9-10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幼虫初为黄褐色,后为紫褐色。防治措施:冬季中耕,挖除树干周围土中的蛹茧,8月下旬集中捕杀集群的低龄幼虫。若幼虫已散开取食2.5%高效氟氯氰菊酯或40%毒死蜱或25%灭幼脲悬浮剂或2.5%溴氰菊脂加天达2116防治。
桑天牛:主要危害枇杷树枝,幼虫先沿树皮啮食,然后进入木质部危害,引起枝条枯死。可用棉花蘸40%敌敌畏塞入蛀孔内,再用黄泥封堵洞口。
刺蛾:俗称火辣子、八角丁。种类多,危害枇杷的主要有扁刺蛾、黄刺蛾等。每年1-2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9月初至10月底为第二代,可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或40%毒死蜱或25%灭幼脲悬浮剂或2.5%溴氰菊脂加天达2116在防治其他害虫时一并防治。
枇杷牡蛎蚧(学名待定):枇杷牡蛎蚧属昆虫纲、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Diaspididae)。至今国内未见有此虫危害枇杷的记载和生物学防治方面的正式报道。据调查观察此蚧虫对枇杷生产造成严重毁灭性的危害。成、若蚧寄生在枇杷枝干上,吮吸汁液,尤以1-2年生枝受害更甚。寄生危害后引起枝干皮层翘裂,生长衰败,严重时造成枝梢、花、果序枯死,叶片正反面也有此虫寄生。寄生部位多在主、支叶脉附近。也能引成叶片皱曲畸形,严重影响枇杷的生长、树冠形成和果的产量。此蚧虫一年发生2-3代,以若蚧或成蚧越冬,年中若虫孵化期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初孵化。蚧虫孵化期使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加天达2116防治有良好效果,固定危害后需要使用强力杀蚧的产品。
蚜虫:蚜虫对枇杷的危害主要出现在育苗期,对枇杷幼苗的生长造成危害,春季(4、5月)的棉蚜为主,秋季则为另一种体杏黄色的蚜虫,只要及时用药,能基本控制其危害,当然应采用安全环保的药剂,如啶虫脒、吡虫啉、乐果、植物性杀虫剂(烟参碱等)。
其他害虫:黄尾毒蛾、斜纹夜蛾、日本龟腊蚧、蛴螬等其他害虫,一般仅局部、零星发生,但也不能轻视,故防治上特别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一定要抓住初孵幼虫阶段及时防治,一般爆发危害多在7月-9月,药剂可用灭幼脲、阿维菌素、毒死蜱等。在建立枇杷基地前需要进行土壤地下害虫调查,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发生后可用毒死蜱、辛硫磷泼洒杀虫,或用咪乐尔0.8斤加水100斤泼洒。
一般防治时间把握:4月份防治对象蚜虫,5-6月份防治对象桑天牛、牡蛎蚧等,7-8月份防治对象桑天牛、枇杷黄毛虫、牡蛎蚧、斜纹夜蛾等,9-10月份防治对象蚜虫,11月-翌年3月作好越冬期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