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苗市阵痛过后机遇将随之而来
发布时间:2021-12-21 23:39  更新时间:2021-12-21 23:40  点击:67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近年来,我国绿化苗木供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供苗总量有所减少,苗木实际用量也有所下降,多地园林企业经营水平持续低位徘徊,苗木市场低迷行情仍在持续。

特别是受近两年疫情等阶段性影响,市政园林项目、地产绿化、生态工程开工延期,需求降低,品质要求却不减,加之退苗还粮政策的实施,过去一年苗木行业经受着市场环境与宏观政策的双重考验。

受此影响,有的园林绿化企业几乎停止运转,也有企业当机立断适时转型、销售逆势上升。

回顾这一年,清醒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行业洗牌和调整无疑是给予市场恢复供需平衡的机会,阵痛之后,机遇将随之而来。

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双重考验

记者通过查阅28家园林上市企业今年前三季报统计发现,28家企业净利润7500万元,其中19家企业盈利、9家亏损,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仅10家。

园林企业经营惨淡、下行压力持续、低迷行情持续、需求走弱、资金困难加剧,今年对于大部分从业者来说都称得上是苦不堪言。

究其原因,多数人把影响因素指向两个关键词:疫情、退苗还粮。

今年受到阶段性疫情影响,园林苗木供应端和需求端都表现出经营艰难态势。

由于苗木销售季节性很强,春秋季节是两个销售旺季,春季一般占全年苗木销量的60%以上。疫情反复限制了从业人员的流动,导致绿化工程开工晚或延期,开工量明显不足,致使苗木需求直线下降。

同时,由于各项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地产市场大环境已大不如前,新开盘项目减少,直接导致了项目对园林绿化投入的成本被急剧压缩、地产园林对苗木的需求减少。

以前一些地产项目好用大树、名贵树种,彰显恢宏大气,如今华丽外衣渐渐褪去,控制成本成为第一要务。一家头部房企甚至下了死命令:高于2000元的树一律不要,无论树有多好。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美、价格低的高性价比的苗木势必更受青睐。

除了疫情的始料未及,更让园林企业忧心忡忡的莫过于国家出台的退苗还粮土地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9月、11月先后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两份文件明确了粮食在耕地使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两份文件的印发在绿化苗木行业引发强烈关注,新的农田不再被允许种植苗木和养殖开发,原来占用基本农田的苗圃也被限期搬离。

经营多年、投入巨大的老苗圃何去何从?精心培育的大批苗木如何处理?诸多现实问题让一大批苗圃老板焦虑不安。

今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法规制度,一度以种植面积规模当作企业实力直观体现的苗圃开始真正陷入了恐慌。

与此同时,各地清退补偿政策一一出炉,适度缓解了行业的焦虑情绪。

浙江省打头阵,海宁市每亩补偿3000-8000元,限期清空耕地内的苗木,否则强制执行。

目前浙江省已完成“非粮化”整治任务48.45万亩。

北京市多数苗木企业对圃内具有较高科研价值和较大规格的苗木进行移栽,另有一些企业对圃内部分苗木进行售卖;对不具备移栽条件的创伤苗、病害苗以及移栽过程中产生的枝、干、树叶等进行了粉碎处理,粉碎物将作为有机物还田,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耕地。

苗木市场“病态”早已显现

清圃甩卖、价格暴跌,诸多从业者的心酸虽让人惋叹,但常规苗木市场的糟糕表现不足为奇。

其实,大部分经营者心里很清楚,即便没有受到疫情和退苗还粮政策的影响,全国苗木市场的“病态”早已显现,积重难返。

2008-2012年,我国苗木种植规模曾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新建、扩建苗圃比比皆是,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持续多年的市场低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和安徽合肥苗木交易信息中心,编制完成了《2022年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国苗木生产供应基本稳定,年育苗面积稳定在140万公顷,年可出圃苗木400亿株,但造林绿化年实际用苗量呈下降趋势。2022年,预计全国苗木使用量将继续减少,约为114亿株。

虽然行业经过多轮洗牌,产业结构调整态势明显,但在产品结构上,同质化低端小苗占比较大,积压严重,有竞争优势的品种和优质大规格苗木存量仍然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过剩与短缺并存,买难与卖难同在。这就是苗木市场的现状,且由来已久。

长期以来,由于部分从业者忽视了经营规划的重要性,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在直接生产以外的事情上,盲目跟风选择品种,导致苗木的结构性过剩严重,去库存压力巨大。

曾有一段时间,盲目种植导致低档花木供大于求,不少苗农忍痛把杜英、龟甲冬青砍掉当柴烧。随后几年,苗农看到红枫樱花畅销,又盲目扩种,导致价格一度下滑。诸如此类的惨痛教训不胜枚举。

《2022年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对全国72种主要造林绿化苗木进行分析,结论显示,57种苗木为供应严重过剩或相对过剩,供需基本平衡的苗木只有10种,供应严重不足仅有5种。如此比例,可见一斑。

同时,销售出去的苗木除了部分用于工程市场或国土绿化项目外,大量苗木仍是在苗圃之间周转。盲目扩量、外行加入、虚假繁荣,由此带来的恶果如击鼓传花般一直在业界蔓延。

因此,清醒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疫情和退苗还粮政策带来的“阵痛”只是加速了苗木产品的结构调整进度,阻止了苗木市场的“病情恶化”,而想要改变这种局面,“良药”无非是转型自救。

苗圃认清方向危中寻机

当前,面对疫情、政策、灾害等不确定因素,认清现实、找准方向至关重要。

目前,在需求不振、抛售困难、资金短缺的压力下,一部分园林企业已经停止了运转,另一部分还在坚守的企业开始尝试转型发展,危中寻机,开始自救。

在行情低迷时,如何活下去是最关键的。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迅速去库存,淘汰僵尸产品;缩小过大的土地面积规模,并减少支出环节,甩掉包袱;集中资金,经营好主打产品。

通过观察园林企业今年的产销经营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同质化中小规格苗、常规低端苗木和一些速生苗需求滞销、行情下跌、遭到淘汰;适应生态环境建设的功能化苗木、原冠苗和造型苗木、部分绿篱球类和色块苗新优品种需求强劲,价格上扬;乡土功能树种、抗逆性强的功能树种、特色苗木和造型苗备受青睐。

经过调整、自我淘汰,今后生产精品苗木的优质企业比例势必大幅上升。而在苗木生产层面的调整也是一样,标准化、精品化、设施化、机械化生产将蔚然成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时间节点。生态宜居、美丽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等发展目标为花木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市政、地产景观市场逐渐缩水,园林企业逐渐将眼光转向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家庭市场。更换“赛道”发展,让园林企业找到了新的机遇。

天鹅绒紫薇花期长、花色艳、耐寒耐旱等抗性极强,作为花篱使用,可大幅提高景观效果。江苏沃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培育天鹅绒紫薇近万亩,打破紫薇传统应用模式,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观光开发,使用色块苗打造壮观的天鹅绒紫薇花海,近年来颇受花海项目青睐。

在重庆市万州花千谷景区花海,大片的天鹅绒紫薇似玫红色绸缎般绚烂;同样,位于湖南怀化老屋背的紫薇花海,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去参观。

新时代、新矛盾,对苗木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园林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市场变化,突破旧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未来,观赏苗木不仅要满足城市景观和生态修复需求,还要走进广阔乡村、走进千家万户。因此,从业者要用前瞻、系统、发展的眼光看待产业暂时面临的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模式创新等,加快促进园林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张萌)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