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苗木腾退后,稻蒜轮作忙播报文章
发布时间:2022-09-16 23:36  更新时间:2022-09-16 23:36  点击:853
 王成双手紧扶大蒜播种机,在松软的土地里慢慢前行,他的身后,一颗颗饱满的蒜瓣被半埋进土里,连成5条笔直的线条。

 

 

“还是机器快!用人工来种,一亩地几个人要干四五个小时。”9月15日下午,在成都市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的核心区,和林村村民王成和邻居王代勇正在自家田里播种大蒜,他们告诉记者,一亩地需要四百到五百斤蒜种,以一颗蒜瓣重8克来算,不到一小时3万多颗蒜瓣就种进了田里。

 

 

和林村村民正在用大蒜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从种树回归到“种田”

 

 

就在一周前,和林村的水稻全部收割完毕,但眼下,村民们也没闲着——旋耕土地、施有机肥、播种大蒜、铺盖稻草。秋收连秋种,9月的和林村热闹非凡。

 

 

温江区是全省最大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过去的和林村也是苗木成片。和林村地处都江堰灌区的精华灌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和林村不少村民靠种植花草苗木致了富。

 

 

但最近几年,由于市场饱和等原因,种植花卉苗木不仅挣不到钱,甚至还要赔钱。与此同时,国家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的政策大背景,也更加坚定了村干部和村民们腾退苗木、恢复耕地的决心。

 

 

和林村一片苗木林里也种上了大蒜。

 

 

“和林村一直有水稻和大蒜轮种的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而且效益很不错。”和林村党委书记黄秀表示,这几年放弃栽种苗木的村民,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纷纷开始“回归”过去的稻蒜轮作——一季水稻加一季大蒜的轮作方式。

 

 

王成是村里最早的一批从“种树”回归“种田”的村民。8年前,从苗木收购价格越来越低的趋势中,王成隐约“预见”了如今苗木市场的低迷,决定“弃树归田”。

 

 

“温江的红七星大蒜远近闻名,都是作为蒜种被云南等地的商人收购,价格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蒜。几年前我还创造了村里的“纪录”——410公斤大蒜卖了1万多元!”王成表示,大蒜收益再加上每亩地还要收获350公斤的蒜苔、600公斤的稻谷,一亩地纯收入1万元以上,不在话下。

 

 

近年来,稻蒜轮作在和林村不断发展,如今规模已达1400亩,其中400亩都是这两年苗木腾退之后发展起来的。四川在线

 

 

播种好大蒜的地块将用水稻秸秆进行铺盖。

 

 

“这样既杜绝了耕地‘非粮化’、助农增收,水稻秸秆还可以作为大蒜生长的天然‘地膜’、生态环保。”黄秀表示,过去村民们种植苗木,根本目的是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如今通过稻蒜轮作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破解了耕地保护和农户增收之间的冲突。

 

 

把农业升级为“农业+”

 

 

“黄书记,明年把我们老两口的那几亩地,也流转给村里吧!”

 

 

“好!明年我们就干!”

 

 

黄秀到田里查看村里的大蒜播种情况,正巧碰上69岁的村民周树全。喜欢种田的周树全,家里的3亩承包地一直是他和老伴儿两个人打理,但今年他也想把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收取租金。

 

 

原来,和林村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流转村里的土地进行水稻标准化种植。不仅成立合作社,今年和林村还修建了一个冷链仓,把村里产出的稻谷送到冷链分拣中心烘干、储存,然后进行加工、包装、销售,大大增升了大米的附加值。

 

 

“未来我们会继续扩大流转面积、丰富产品,创造更多的‘农业+’。”据黄秀介绍,和林村的冷链物流中心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总投资2000余万元,为水稻、大蒜等特色农产品提供集烘干、分拣、加工、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功能。

 

 

目前,和林村的大蒜播种正在有序进行,全村1400多亩稻蒜轮作土地将于10月前全部播种完毕。明年3月,基地里将收获新鲜的蒜苔,5月收获大蒜,到了6月又进入插秧时节。

 

 

旋耕机在耕地,为下一步播种大蒜做准备。

 

 

除了生产和加工,和林村还很注重对农产品的“包装”。村里已给自家的产品注册了商标——“原乡和林”,目前销路已经逐渐打开,大米每公斤卖到了10元以上。这几天,和林村的新鲜大米、新鲜泡蒜已经包装上市,黄秀也成了村里优质农产品的代言人和推销员。

 

 

和林村的苗木腾退工作还在继续,但腾退的“后半篇”文章已经开写。

 

 

黄秀介绍,村里计划以稻蒜轮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对腾退出来的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田型布局,打造观光体验田园绿道,塑造特色大田景观,打造农旅新地标。今年夏天,从高空俯瞰和林村,“拖拉机”“民居”“大熊猫”“鱼凫神鸟”4个巨大的图案镶嵌在葱郁的稻田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在和林村的田里拍照“打卡”。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