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之路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要求
发布时间:2011-05-06 22:33  更新时间:2011-05-06 22:34  点击:1958

597苗木网2011年5月6日新闻:快速园林化”不符合我国乡村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只有依照我国制定的可继续发展战略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乡村园林绿化才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谈论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之前,先要了解该行业的工作领域及文化内涵。当前风景园林涉足的领域主要是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建设;其文化内涵是以土地为载体、以自然为源泉、以游乐为目的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创作,核心是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与乡村化息息相关的乡村园林绿化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风景名胜,以及乡村外围的自然和乡村环境建设则相对滞后,甚至面临着工业化和乡村化带来的巨大威胁。

近20年来,大规模的乡村园林绿化运动使乡村风貌迅速得到改观,乡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然而,这种“快速园林化”发生的快餐式”园林绿地不只存在着“千园一面”弊端,而且建设和维护费用高昂。乡村的自然特征尽失,园林绿化的生态环境功能未能得到充沛发挥。不时增多的园林绿地和不断提高的管养成本,逐渐成为一些地方财政难以接受的重负,许多园林绿地整体质量下降。

以拉动经济为导向的乡村化模式难免赋予乡村园林绿地浓厚的功利性”色彩,使其“公益性”特征受到一定水平的抑制。园林绿地建设往往成为形象工程,相反,乡村应有的自然特征渐渐消失。园林绿地建设过分人工化,大量的艺术小品”和“文化符号”不只增加了建设本钱,而且大多因粗制滥造而导致“艺术生命”短暂。

快速园林化”带来的另外两个问题则是行业规范的严重缺失和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行业管理的单薄、规范法规的缺失、入行门槛的低下,导致形形色色的人员涌入这一行业,行业规模急剧膨胀,整体水平却急速下降。甚至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都十分淡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城市化的新内涵既是风景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保证,也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大量的乡村园林绿地亟须进行自然化、生态化改造,新型乡村化模式呼唤更生态、更环保、低成本、易维护的园林绿化模式;另一方面,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定带来大量的与生态环境维护和修复相结合的风景园林整治工程。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在于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从乡村园林绿化和自然环境整治这两方面入手,探索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为了实现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首先要认清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质特征和社会定位,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