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绿化后遗症就可以避免 建设考虑得远一点
发布时间:2011-05-20 17:03  更新时间:2011-05-20 17:03  点击:1391

597苗木网2011年5月20日讯:昨天有几家媒体报道,武昌宝安花园社区用一场“听证会”决定了143棵意杨的命运,由于23名代表全部通过砍树决议,园林部门已批准砍伐。居委会表示,下周即可由园林部门砍树。

   意杨要被砍掉,因为居民不堪飞絮侵扰,除了打喷嚏,还会导致呼吸道、皮肤等呈现过敏反应。健康问题很重要,为居民的健康考虑,把树砍掉算是一种办法,为了不减少绿化面积,园林部门还在路边种植了替代树种,这些行为应该会收获很多肯定。

   但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有必要讲一讲。

   严格来讲,这算一个座谈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听证会。听证会是现代决策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关系到权力部门制定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落实政策的可操作性。社区是自治组织,谈不上制定政策,也就没有召开听证的权限。所谓的社区召开听证,以为只是社区收集民众意见,并传达给政府部门。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占多数居民同意砍树,政府部门批准砍树,这不就是重视民意?未尽然。

   意杨是武汉的行道树,也是因为存在飘絮等缺陷,前段时间,有不少媒体报道,陪伴武汉人将近30年的1.9万株意杨将消失,很多地段已经开始频繁砍树。这就是说,不论宝安社区举不举行“听证”这些树都在放倒之列。如果还有哪个小区的居民觉得意杨该砍,不是也可以如法炮制,政府是不是也应批准?底是1.9万株意杨将消失的信息不确,还是砍树的顺序因情况不同而有所分别?底是良性互动,还是顺序繁琐?

   意杨被砍,一个生活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乡村建设问题。就生活环境而言,居民有权利对政府部门提出意见,甚至影响其行为,就乡村建设而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底怎样才算符合民意需求,怎样才为人信服,值得思考。

   绿化是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公共问题,不是政府所能自主决定。武汉的意杨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栽种的当时考虑的乡村处在发展高峰期,大批新建道路及社区,需要能迅速成荫的树来遮阴添绿,意杨生长快、易存活,所以被栽种。现在飞絮的问题凸显进去,所谓二三十年是意杨生命周期的问题也凸显出来,然而这些问题是否在当初就被设想到否告知了市民,如果明知这一天要到来,利弊是否被充沛摆出来?物是人非,这些问题或许已难以得到解答,但应有所反思。

   其实不只是意杨,现在被称为江城行道树王者的法国梧桐,待遇”也是上上下下。上世纪90年代,沿江大道、中山大道和新华路等诸多干道的法桐树被砍伐殆尽,原因也是毛病不少,落叶、掉毛、根浅易倒”现在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意杨放倒之后,法桐将再次当家,底出于什么考虑,有没有经过论证,市民很难弄得明白。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