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2011年7月29日讯:杜鹃花后,其残花一般都在枝头上萎缩,不能自行脱落。有经验的人一般都随时摘除残花。这是因为:
杜鹃在开花期间受到病害侵染后,花瓣便成为带菌体,不及时清除,必将导致其他花朵、枝叶感病,如杜鹃花瓣枯萎病、花瓣软腐病等。杜鹃花瓣枯萎病又称花斑病或花腐菌核病。能使有色花花瓣上产生白斑,红色花花瓣上则出现褐斑。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这种病斑极易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斑块,并使花瓣稍呈粘滑软腐状,严重时能破坏整个花冠。
病部一般长有纤细的红色霉层。花枯萎后,病菌发生黑色坚硬的菌核。所以病残花和地面病落花上普遍分布着菌核,借以生存越冬。杜鹃花瓣枯萎病的病原真菌菌核小而薄,多为圆形、长圆形或多角形,寄生组织内产生,但不与寄生组织混合。病菌主要借助风雨、昆虫等在花间传播,引起病害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