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探析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14-12-24 14:44  更新时间:2014-12-24 14:44  点击:885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地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采取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措施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成因分析 
  城市园林作为特殊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工建造而成,以城市公园、风景区、庭院街道等形式存在。地上部分受空气污染、光污染比较严重,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加上园林植物本身经过长期的驯化,部分还进行过多次移栽,致使其抵抗力减弱,导致病虫害猖獗。城市园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许多病虫的天敌难以生存,加上采用化学防治措施造成环境污染,各种病虫害在园林环境中形成愈治愈重的局面。 
  2.北方园林植物常发的病虫害 
  2.1 常绿针叶树种 
  在北方,常绿针叶园林树种主要有雪松、白皮松、油松、侧柏华山松樟子松、刺柏、铅笔柏、洒金柏、圆柏、云杉、蜀桧龙柏、云杉等,常发生的病虫害有松针枯萎病、松梢螟、小蠹、天牛、天幕毛虫等。 
  2.2 落叶乔木 
  常见的落叶乔木主要是银杏、合欢、悬铃木、核桃、白桦、唐槭、柳树、杨树等。这些树种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杨树烂皮病、国槐小卷蛾、尺蠖、美国白蛾等。 
  2.3 灌木、花卉 
  常发生的病虫害有灰霉病、黑斑病、炭疽病、粉虱、介壳虫、蚜虫等。 
  3.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3.1 防治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景观的特殊性,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需要遵循下面2个原则:科学选择防治方法。城市园林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具有公众性,时常受到人为干扰、二氧化碳、光污染等影响,所以在采取防治措施的时候要选择对环境无污染,对人、天敌无毒害同时对害虫高效的防治措施。遵循生态原理。重视园林植物以及病虫和天敌之间的生态关系。考虑利于植物生长的基础上,维持天敌和害虫之间的平衡,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 
  3.2 物理防治 
  对冬季树木整形修剪,将修剪的乔灌木的病枝、虫枝,进行集中清理并销毁,目的是消灭病、虫源。对于草履蚧、尺蠖、松毛虫等,可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性,在它们上下树的时期,通过树干上围上一层薄膜或者设置胶环的方式进行有效防治。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虫害防治上具有很长的历史,并且生物防治为病虫害的防治节约了大量资金,避免了化学防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生物防治主要利用昆虫信息素、引进天敌,干扰害虫的繁殖。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3.1 合理应用各种诱杀技术 
  诱杀技术主要是以害虫的趋化性以及趋光性作为根据,将害虫诱集于一处进而杀灭的一种技术。现阶段,饵木诱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以及植物源引诱剂诱杀技术逐渐应用到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中。这些技术操作简便、应用效果佳,还可以保护人居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 
  可直接在害虫防治中利用的信息素是发号信息素,即性信息素和集合信息素。性信息素能把同种的异性昆虫从很远的地方引诱到一起进行交配。目前,已知有性信息素的昆虫有300余种,其中有100 种以上的性引诱物质已经分离提纯,有30余种的性引诱物质可人工合成。我国已成功地合成了棉铃虫、梨小食心虫、松毛虫等的性信息素。当昆虫的成虫达到性成熟之后,才能释放出性信息素。据估测,每只雌蛾约能分泌0.05~1μg的性信息素物质,可将距离几十米或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外的雄蛾引诱到一起交配,这种物质在交配前还会激起雌蛾的性兴奋。根据性信息素的引诱特异功能,可以用它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来防治害虫;主要作用是控制害虫的交配繁殖,减少后代的虫口发生。钻蛀性害虫指主要危害植物枝梢及树干的害虫。危害枝梢及树干的害虫主要有天牛类、小蠹类、木蠹蛾类及螟蛾类,遭到这类害虫危害后会直接影响主干和主梢的生长,对寄主危害很大。对于这种害虫,一旦发生成灾,将不得不伐掉被害植株,进而也对园林植物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对于小蠹类,天牛类等害虫,采用饵木诱杀,以及引进信息素防治,都将会取得很好的成果。植物源引诱剂因其对人畜毒性低,在环境中易降解、少残留或无残留等特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了各国植物保护工作者研究热点。现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对天牛、小蠹、舞毒蛾等害虫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还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等特点,采用灯光诱杀和色板诱杀等。 
  3.3.2 保护天敌 
  寄生性天敌代表性的有赤眼蜂、丽蚜小蜂等,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蜻等。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一项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这种防治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很多害虫的防治上,比如寄生蜂、瓢虫等。但引进天敌时也应该非常谨慎,天敌数量过多会打破生态平衡。 
  3.3.3 引进益鸟 
  设置鸟舍,给鸟类提供栖息的环境,如灰喜鹊和啄木鸟,能有效捕食各种害虫。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中,益鸟与昆虫形成复杂的捕食者- 猎物系统。鸟类的随机捕食性可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上的控制作用,对许多森林昆虫的种群动态起重要影响。鸟类不仅是害虫的直接死亡因子,还可以通过传播昆虫病原微生物或者通过改变微生境影响寄生者和捕食者等方式,间接影响害虫种群。鸟类的主要作用是阻滞或防止害虫大范围发生或使范围大的虫害间隔时间加长。但是,单靠鸟类不能使害虫种群瓦解。害虫大发生时,鸟的生殖潜能、取食习性及领域关系使它们作为捕食者的影响力减少。如果害虫发生是小范围的,由于有留鸟的侵入或大群游动鸟的流入,鸟类还可以发挥控制作用,对已达顶峰的害虫种群可加速其衰落。 
  3.3.4 选择生物农药 
  城市园林相对处于居住环境周围,公众性较强,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化学药剂。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和植物源杀虫剂是较好的选择。目前应用较多的是BT、灭幼脲、苦参碱、藜芦碱、双素碱、印楝素等。为了达到高效、低毒的要求,推荐使用拟除虫菊酯与仿生农药、植物源农药的混剂,效果很好。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安全,应尽量选用低毒农药。 
  3.4 化学防治 
  由于化学防治的效果快、覆盖广、效率高等特点,使得成为城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化学农药在有效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对昆虫的天敌有杀伤作用,这种防治方法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也会产生污染,因此使用时应格外注意。叶斑病、黑斑病、白粉病等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 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紫薇、柿树、白蜡、红叶李等寄主上的蚧壳虫人工涂抹石硫?矿物油微乳剂。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地区城市逐步扩大了园林建设发展规模,可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态系统是脆弱的、特殊的、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其病虫害的防治既要以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前提,也要兼顾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有效利用合理种植、精心养护管理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调控小生态系统,以实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的目的。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